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專題探究報告

A. 引言:
孫中山先生生於1866年11月12日。他是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中國民族主
孫中山先生
義者、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亦為中華民國國父。他
曾經有幾次革命,例如倡導革命。又曾經多次起義,例如:武昌起義還成功推翻
清朝。他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B. 內文:


孫中山生平:

求學生涯
 12歲的孫中山受長兄孫眉接濟,隨母乘輪船赴夏威夷。

在當地,孫中山正式認識基督教。

1882年7月,孫中山畢業。

1883年春,進入夏威夷最高學府——美國公理會教會學校「奧阿厚書院」

孫中山皈依基督教意向的不減,又經常勸說工人不要膜拜關帝君神像,兄長憂其觸犯眾怒,遂斷絕支助,將18歲的孫中山送回家鄉。孫中山與同鄉友人陸皓東一起「搗毀偶像」,破壞村中北帝廟神像,為鄉人不容

孫中山來到香港,與陸皓東一同到基督教綱紀慎會接受美國公理會傳教士喜嘉理博士的洗禮。

1886年孫中山到廣州博濟醫院附設醫學堂習醫,結識日後的革命夥伴鄭士良。隔年轉學進入香港西醫書院。就讀香港西醫書院的五年期間,孫中山結識許多日後對其革命囊助甚多的友人,包括恩師康德黎、陳少白與楊鶴齡,並經楊鶴齡介紹認識尢列。

1892年7月,孫中山以首屆成績第一名畢業

孫中山都常與尢列、陳少白、楊鶴齡、陸皓東等人暢談、批評國事,也常談革命

籌組興中會:

孫中山11月24日赴夏威夷檀香山歐胡島募款組織興中會,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為誓言,圖以排滿思想為其革命事業鋪路。

香港總會2月21日成立,卻直到10月10日始以楊衢雲任會長,孫中山獲起義指揮權。

1895年香港興中會建立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的十六年間,孫中山發動了十次武裝起義

 起義次數                 時間                       辛亥革命經過
第一次廣州起義     1895年          孫中山率領鄭士良、陸皓東     等人,準備襲取廣州。但是事機洩   漏,清政府展開搜捕,陸皓東被捕犧牲。
惠州起義              1900年         10月8日,孫中山命鄭士良等人於惠州三洲田(今深圳市鹽田區三洲田村一帶)發動起義。
潮州黃岡起義        1907年           5月命余丑起義於潮州黃岡,歷六日而敗。
七女湖起義            1907年              9月命鄧子瑜起義於惠州七湖。
防城起義                1907年              9月命王和順起義於欽州王光山。
鎮南關起義            1907年          12月命黃明堂起義鎮南關,並親臨指揮。
欽州、廉州起義    1908年           3月27日黃興由安南率革命軍進攻欽州。
河口起義                1908年              4月命黃明堂起義於雲南河口。
廣州新軍起義        1910年            2月倪映典發動新軍起義於廣州。
黃花崗起義          1911年         4月趙聲、黃興等人在廣州領導起義。後收殮到72具烈士遺骸,合葬於黃花崗。
武昌起義                1911年          推翻清朝政府

創建中華民國
孫中山先生於29日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並循革命軍與袁世凱的秘密協議,當民國卓立於世界,即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月底組成臨時參議院。
 191215日,孫中山舉行第一次內閣會議。右起:王鴻猷、王寵惠(外交部長)、黃興(陸軍總長兼總參謀長)、孫中山、陳錦濤、蔡元培(教育總長)、景耀月。

當時孫中山領導的臨時政府實力有限;雖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脫離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軍事憑藉卻是各地的團練與新軍,或是混入部分華僑以及洪門與旗下哥老會的成員,無論在裝備與士兵素質上,皆無法與清朝主力北洋軍抗衡。

參議院任命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並在北京合影。
革命軍被北洋軍接連擊敗後,孫中山決定與北洋軍的統帥袁世凱和談,希望通過給予袁臨時大總統的職位,讓袁成為清朝垮臺的最後關鍵。最後孫與袁達成協議: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由袁接任,袁則以實際行動迫使清朝皇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發佈《退位詔書》,中華民國的成立取代中國過去的帝國體制,孫中山即於13日向參議院請辭並舉薦袁世凱以自代。協助袁氏步入民主程階。4月1日親自去參議院宣布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一職。

1912年8月24日,孫中山應袁世凱之邀到北京會見,向袁表示,退出政界,建設中國鐵道。8月,經宋教仁從中斡旋,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合併,改組為國民黨。25日,孫中山在北京舉行的國民黨成立大會中被選為理事長,但孫中山拒絕,即委宋教仁為代理理事長。孫中山自己出任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理。

孫中山--二次、三次革命
遇刺後的宋教仁,他被袁世凱派人刺死於上海。
 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殺,袁世凱嫌疑為原兇。孫中山力主南方各省起兵反袁,稱為二次革命。由於實力不足,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被通緝,不得不再次赴日本尋求援助。

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圖為成立時合影。
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建立中華革命黨。中華革命黨要求黨員向孫中山個人絕對效忠,要按手模宣誓;並且將黨員按入黨時間分成等級,享有不同待遇。部分同時流亡日本的國民黨員對此反對,原同盟會中重要人物俱未有加入。

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結婚。

1917年,段祺瑞在張勛復辟後“再造共和”,廢止了1913年選出的國會。身在上海的孫中山展開護法運動(亦稱三次革命),號召國會議員一起到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組織護法政府並就職為大元帥,誓師北伐。但廣州護法政府逐漸由桂、滇系軍人控制,孫中山實力有限,甚至出現“政令不出士敏土廠(大元帥府)”的情況。孫中山曾嘗試發動兵變但不行。

1918年桂、滇各系控制國會改組護法政府,以七總裁取代大元帥,孫中山被架空,被迫去職。

1919年10月,改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

1920年,陳炯明成功擊退盤踞廣州一帶的桂、滇系,請孫中山重回廣州。次年,廣州非常國會取消軍政府,選孫中山為大總統,開始第二次護法運動。孫中山就職後力主軍事北伐,最終與主張暫緩軍事,聯省自治的陳炯明產生激烈衝突,於1922年6月爆發砲擊總統府事件,孫中山離粵退居上海。

1921年後,孫中山在宣講解釋三民主義時,幾度提及有人用世界主義反對其提倡民族主義。關於此事,後來的研究者從反對帝國主義的角度解釋演講的內容,指出反對世界主義是孫中山在他後期活動中為了宣傳民族主義而進行的思想批判之一。


孫中山-聯俄容共
19231月,孫中山與蘇聯政府全權代表越飛在上海會面,正式討論與共產黨合作。

孫、越會面曾後發表《孫文·越飛聯合宣言》。

1923年年初,陳炯明部被逐出廣州,孫中山得以在3月回粵。

1229日,孫中山落實接受列寧和共產國際的協助重建大元帥府

1924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宣佈實行聯俄聯共政策。

在蘇聯援助下,於3月組建黃埔軍校,並以蔣介石為校長。

11月,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推倒曹錕,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但孫健康急轉直下。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時,孫中山接受中國共產黨和蘇俄共產黨幫助,改組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國民黨“一大”的成功,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這次合作實現後,很快開創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同年10月,具有進步思想的將領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吳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聯合奉系軍閥張作霖,推段祺瑞為臨時執政,同時電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

此時的孫中山已是重病纏身,為了國家的前途他毅然北上,並提出“召開國民會議和廢除不平等條約”兩大號召,同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作鬥爭。

孫中山先生192411月離開廣州,繞道日本,開始北上之行。

124日到達天津,受到兩萬群眾歡迎。,準備22日入京。

18日,先生得悉“臨時執政府行文各國使署,有尊重歷來條約之意”,大失所望,遂病情加劇。段祺瑞又來電相催,說:“時局未定,庶政待商,務祈速駕,以慰眾望”;孫複電:“准於十二月三十一日入京。”

孫中山先生1231日抵京,隨後入住北京飯店。

孫中山19251月抵京後即開始病發,1925126日,先生被確診為肝癌,在協和醫院接受手術。

311日,先生自知不起,由夫人幫助之下,在《孫中山國事遺囑》、《孫中山致蘇聯遺書》上簽字。

最終於1925312日因肝癌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享年58歲。

今日中国人常提到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出自孙中山留给国人的政治遗嘱。

孫中山先生的影響:
孫中山先生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复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推翻了腐敗 的清政府,結束了兩千年的封建帝制。創立新的中華民國民和建立同盟會及三民(民族、民權、民生)主義。 喚醒了中國人民,團結了中國人民。啟發我們的愛國精神,推動了軍事,經濟的發展。


C. 總結:
孫中山先生在世59年,曾經成為過總統,積極發動了武裝起義,提倡改革,還提出「民族 民權 民生」三大主義.孫中山在一生中都為求取中國之自由平等,付出了很多時間,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最後終於成功改革,他改變了整個中國的命運


D. 感想:


顏凱霖:
在專題研習的時候真的很累,但也很開心,這是因為我們可以去中山都是因為要做專題。而且還跟同一組的同學熟絡了不少!還有在做專題時,我認識了更多孫中山的資料,孫中山先生為了中國的人民,去搞革命,去推翻無能的清政府!他「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真的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林吳衍:
孫中山先生為了拯救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不惜一切的用盡全力推翻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為此,他多次流亡海外,雖然他在先前幾次戰役所獲甚微,但他創立了同盟會和其他組織至使最終推翻了清政府,為中國打開了新的一頁。他雖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永世長存。


譚鈺瑛:
我覺得這次去完中山令我學到很多,令我更了解中山和孫中山先生。去中山考察完,我最喜歡的就是紅色軍事博物館。那裡比我想像中大,和那裡的展品真的非常各樣化。紅色軍事博物館外面擺放了很多戰機,站在上面感覺自己就是戰司般……離開中山真有不舍。這次去中山真的獲易良多啊!

陳浩榮:
我覺得今次的中山之旅十分之有意思,令我可以認識到更多關於孫中山的歷史。至從中山之旅後,我覺得孫中山很偉大!!

E.分工名單:
顏凱霖:內文,感想,分工,資料搜集
林吳衍:內文,感想,資料搜集
譚鈺瑛:引言,感想,總結,資料搜集
陳浩榮:引言,感想,資料搜集

F. 二手資料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