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專題探究計劃書

A: 學生姓名
1:(組長)譚鈺瑛
2:陳浩榮
3:顏凱霖
4:林吳衍

B: 題目:孫中山先生的生平和影響

C: 上述題目與哪個探究範圍有關?(可選擇多項)
全球化
傳媒
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現代中國
教育 
宗教 
能源科技與環境
公共衛生 
藝術 
體育運動 
資訊及通訊科技
D 背景資料、相關概念和知識::

 孫中山,本名孫文,是醫師、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中國民族主義者、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亦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在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故後人以「中山先生」相稱;其後以此稱謂對孫文的慣稱為「孫中山」。

孫中山早年受基督教會教育,認識西方世界較深,通曉官話、粵語、英文、日語,有醫生資歷,倫敦蒙難後引發政治風波,使其在中外享有知名度,被多數外國人視為革命領袖。而在國內,多數革命者也認為他的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革命組織的代表人物,因此在武昌起義後順利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由他所提出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晚年推動聯俄容共政策,使得中國共產黨得以在國民黨內部迅速發展,是海峽兩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場最徹底的社會革命,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領域重大的社會變革;它是中國近代史上歷代進步階級前仆後繼、不斷鬥爭的結果,是中國人民為改變自己命運而奮起革命 
E: 探究目的: 了解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響
  • 了解中山的人民對孫中山先生的看法


F: 焦點問題:
  • 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響
  • 中山的人民對孫中山先生的看法



G: 假設(如有):孫中山的影響會令到中國人民的思想更加開放

H: 暫定探究進程和初步定出之探究計劃:
 
1.探究角度
‧    客觀
‧    多角度:中山人民的角度

2.資料搜集方法:
 二手資料:
‧    網上資料
‧    書籍資料
‧    錄影資料

一手資料:
‧實地考察
   -拍攝
   -訪問 
   -觀察
         
3.分析方法:
用客觀的角度來分析,絕不可以以主觀的角度來分析。
4. 計劃進程 :
2010.10-11       資料搜集
2010.10.18       第一次會議 :擬定題目、並分工撰寫計劃書
2010.10.18-30  撰寫計劃書    
2010.11.1         提交計劃書最後修訂計劃書、提交計劃
2010.11.11-12  實地考察:中山
2010.11.15-20  整理資料
2010.11.29       回報
5.預期面對的困難和限制:
‧    難以預料的天氣變化  (下雨天或颳風球,取消其考察活動)
‧    研究結果偏向主觀角度
‧    同學活動太多、時間太緊密使完成進度變慢
‧    資料太多,難以組織
‧    難以搜集一手資料  (例如場地不能拍攝或採訪)

I: 探究的重要性及其意義:
中國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但是沒有孫中山先生,就沒有後來的共產黨,沒有孫中山先生,就沒有現在的新中國。所以要了解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了解孫中山先生對人民的影響,對國家的影響,對全世界的影響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