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專題探究報告

A. 引言:
孫中山先生生於1866年11月12日。他是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中國民族主
孫中山先生
義者、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亦為中華民國國父。他
曾經有幾次革命,例如倡導革命。又曾經多次起義,例如:武昌起義還成功推翻
清朝。他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B. 內文:


孫中山生平:

求學生涯
 12歲的孫中山受長兄孫眉接濟,隨母乘輪船赴夏威夷。

在當地,孫中山正式認識基督教。

1882年7月,孫中山畢業。

1883年春,進入夏威夷最高學府——美國公理會教會學校「奧阿厚書院」

孫中山皈依基督教意向的不減,又經常勸說工人不要膜拜關帝君神像,兄長憂其觸犯眾怒,遂斷絕支助,將18歲的孫中山送回家鄉。孫中山與同鄉友人陸皓東一起「搗毀偶像」,破壞村中北帝廟神像,為鄉人不容

孫中山來到香港,與陸皓東一同到基督教綱紀慎會接受美國公理會傳教士喜嘉理博士的洗禮。

1886年孫中山到廣州博濟醫院附設醫學堂習醫,結識日後的革命夥伴鄭士良。隔年轉學進入香港西醫書院。就讀香港西醫書院的五年期間,孫中山結識許多日後對其革命囊助甚多的友人,包括恩師康德黎、陳少白與楊鶴齡,並經楊鶴齡介紹認識尢列。

1892年7月,孫中山以首屆成績第一名畢業

孫中山都常與尢列、陳少白、楊鶴齡、陸皓東等人暢談、批評國事,也常談革命

籌組興中會:

孫中山11月24日赴夏威夷檀香山歐胡島募款組織興中會,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為誓言,圖以排滿思想為其革命事業鋪路。

香港總會2月21日成立,卻直到10月10日始以楊衢雲任會長,孫中山獲起義指揮權。

1895年香港興中會建立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的十六年間,孫中山發動了十次武裝起義

 起義次數                 時間                       辛亥革命經過
第一次廣州起義     1895年          孫中山率領鄭士良、陸皓東     等人,準備襲取廣州。但是事機洩   漏,清政府展開搜捕,陸皓東被捕犧牲。
惠州起義              1900年         10月8日,孫中山命鄭士良等人於惠州三洲田(今深圳市鹽田區三洲田村一帶)發動起義。
潮州黃岡起義        1907年           5月命余丑起義於潮州黃岡,歷六日而敗。
七女湖起義            1907年              9月命鄧子瑜起義於惠州七湖。
防城起義                1907年              9月命王和順起義於欽州王光山。
鎮南關起義            1907年          12月命黃明堂起義鎮南關,並親臨指揮。
欽州、廉州起義    1908年           3月27日黃興由安南率革命軍進攻欽州。
河口起義                1908年              4月命黃明堂起義於雲南河口。
廣州新軍起義        1910年            2月倪映典發動新軍起義於廣州。
黃花崗起義          1911年         4月趙聲、黃興等人在廣州領導起義。後收殮到72具烈士遺骸,合葬於黃花崗。
武昌起義                1911年          推翻清朝政府

創建中華民國
孫中山先生於29日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並循革命軍與袁世凱的秘密協議,當民國卓立於世界,即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月底組成臨時參議院。
 191215日,孫中山舉行第一次內閣會議。右起:王鴻猷、王寵惠(外交部長)、黃興(陸軍總長兼總參謀長)、孫中山、陳錦濤、蔡元培(教育總長)、景耀月。

當時孫中山領導的臨時政府實力有限;雖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脫離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軍事憑藉卻是各地的團練與新軍,或是混入部分華僑以及洪門與旗下哥老會的成員,無論在裝備與士兵素質上,皆無法與清朝主力北洋軍抗衡。

參議院任命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並在北京合影。
革命軍被北洋軍接連擊敗後,孫中山決定與北洋軍的統帥袁世凱和談,希望通過給予袁臨時大總統的職位,讓袁成為清朝垮臺的最後關鍵。最後孫與袁達成協議: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由袁接任,袁則以實際行動迫使清朝皇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發佈《退位詔書》,中華民國的成立取代中國過去的帝國體制,孫中山即於13日向參議院請辭並舉薦袁世凱以自代。協助袁氏步入民主程階。4月1日親自去參議院宣布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一職。

1912年8月24日,孫中山應袁世凱之邀到北京會見,向袁表示,退出政界,建設中國鐵道。8月,經宋教仁從中斡旋,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合併,改組為國民黨。25日,孫中山在北京舉行的國民黨成立大會中被選為理事長,但孫中山拒絕,即委宋教仁為代理理事長。孫中山自己出任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理。

孫中山--二次、三次革命
遇刺後的宋教仁,他被袁世凱派人刺死於上海。
 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殺,袁世凱嫌疑為原兇。孫中山力主南方各省起兵反袁,稱為二次革命。由於實力不足,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被通緝,不得不再次赴日本尋求援助。

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圖為成立時合影。
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建立中華革命黨。中華革命黨要求黨員向孫中山個人絕對效忠,要按手模宣誓;並且將黨員按入黨時間分成等級,享有不同待遇。部分同時流亡日本的國民黨員對此反對,原同盟會中重要人物俱未有加入。

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結婚。

1917年,段祺瑞在張勛復辟後“再造共和”,廢止了1913年選出的國會。身在上海的孫中山展開護法運動(亦稱三次革命),號召國會議員一起到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組織護法政府並就職為大元帥,誓師北伐。但廣州護法政府逐漸由桂、滇系軍人控制,孫中山實力有限,甚至出現“政令不出士敏土廠(大元帥府)”的情況。孫中山曾嘗試發動兵變但不行。

1918年桂、滇各系控制國會改組護法政府,以七總裁取代大元帥,孫中山被架空,被迫去職。

1919年10月,改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

1920年,陳炯明成功擊退盤踞廣州一帶的桂、滇系,請孫中山重回廣州。次年,廣州非常國會取消軍政府,選孫中山為大總統,開始第二次護法運動。孫中山就職後力主軍事北伐,最終與主張暫緩軍事,聯省自治的陳炯明產生激烈衝突,於1922年6月爆發砲擊總統府事件,孫中山離粵退居上海。

1921年後,孫中山在宣講解釋三民主義時,幾度提及有人用世界主義反對其提倡民族主義。關於此事,後來的研究者從反對帝國主義的角度解釋演講的內容,指出反對世界主義是孫中山在他後期活動中為了宣傳民族主義而進行的思想批判之一。


孫中山-聯俄容共
19231月,孫中山與蘇聯政府全權代表越飛在上海會面,正式討論與共產黨合作。

孫、越會面曾後發表《孫文·越飛聯合宣言》。

1923年年初,陳炯明部被逐出廣州,孫中山得以在3月回粵。

1229日,孫中山落實接受列寧和共產國際的協助重建大元帥府

1924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宣佈實行聯俄聯共政策。

在蘇聯援助下,於3月組建黃埔軍校,並以蔣介石為校長。

11月,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推倒曹錕,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但孫健康急轉直下。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時,孫中山接受中國共產黨和蘇俄共產黨幫助,改組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國民黨“一大”的成功,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這次合作實現後,很快開創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同年10月,具有進步思想的將領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吳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聯合奉系軍閥張作霖,推段祺瑞為臨時執政,同時電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

此時的孫中山已是重病纏身,為了國家的前途他毅然北上,並提出“召開國民會議和廢除不平等條約”兩大號召,同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作鬥爭。

孫中山先生192411月離開廣州,繞道日本,開始北上之行。

124日到達天津,受到兩萬群眾歡迎。,準備22日入京。

18日,先生得悉“臨時執政府行文各國使署,有尊重歷來條約之意”,大失所望,遂病情加劇。段祺瑞又來電相催,說:“時局未定,庶政待商,務祈速駕,以慰眾望”;孫複電:“准於十二月三十一日入京。”

孫中山先生1231日抵京,隨後入住北京飯店。

孫中山19251月抵京後即開始病發,1925126日,先生被確診為肝癌,在協和醫院接受手術。

311日,先生自知不起,由夫人幫助之下,在《孫中山國事遺囑》、《孫中山致蘇聯遺書》上簽字。

最終於1925312日因肝癌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享年58歲。

今日中国人常提到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出自孙中山留给国人的政治遗嘱。

孫中山先生的影響:
孫中山先生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复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推翻了腐敗 的清政府,結束了兩千年的封建帝制。創立新的中華民國民和建立同盟會及三民(民族、民權、民生)主義。 喚醒了中國人民,團結了中國人民。啟發我們的愛國精神,推動了軍事,經濟的發展。


C. 總結:
孫中山先生在世59年,曾經成為過總統,積極發動了武裝起義,提倡改革,還提出「民族 民權 民生」三大主義.孫中山在一生中都為求取中國之自由平等,付出了很多時間,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最後終於成功改革,他改變了整個中國的命運


D. 感想:


顏凱霖:
在專題研習的時候真的很累,但也很開心,這是因為我們可以去中山都是因為要做專題。而且還跟同一組的同學熟絡了不少!還有在做專題時,我認識了更多孫中山的資料,孫中山先生為了中國的人民,去搞革命,去推翻無能的清政府!他「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真的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林吳衍:
孫中山先生為了拯救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不惜一切的用盡全力推翻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為此,他多次流亡海外,雖然他在先前幾次戰役所獲甚微,但他創立了同盟會和其他組織至使最終推翻了清政府,為中國打開了新的一頁。他雖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永世長存。


譚鈺瑛:
我覺得這次去完中山令我學到很多,令我更了解中山和孫中山先生。去中山考察完,我最喜歡的就是紅色軍事博物館。那裡比我想像中大,和那裡的展品真的非常各樣化。紅色軍事博物館外面擺放了很多戰機,站在上面感覺自己就是戰司般……離開中山真有不舍。這次去中山真的獲易良多啊!

陳浩榮:
我覺得今次的中山之旅十分之有意思,令我可以認識到更多關於孫中山的歷史。至從中山之旅後,我覺得孫中山很偉大!!

E.分工名單:
顏凱霖:內文,感想,分工,資料搜集
林吳衍:內文,感想,資料搜集
譚鈺瑛:引言,感想,總結,資料搜集
陳浩榮:引言,感想,資料搜集

F. 二手資料來源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專題探究計劃書

A: 學生姓名
1:(組長)譚鈺瑛
2:陳浩榮
3:顏凱霖
4:林吳衍

B: 題目:孫中山先生的生平和影響

C: 上述題目與哪個探究範圍有關?(可選擇多項)
全球化
傳媒
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現代中國
教育 
宗教 
能源科技與環境
公共衛生 
藝術 
體育運動 
資訊及通訊科技
D 背景資料、相關概念和知識::

 孫中山,本名孫文,是醫師、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中國民族主義者、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亦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在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故後人以「中山先生」相稱;其後以此稱謂對孫文的慣稱為「孫中山」。

孫中山早年受基督教會教育,認識西方世界較深,通曉官話、粵語、英文、日語,有醫生資歷,倫敦蒙難後引發政治風波,使其在中外享有知名度,被多數外國人視為革命領袖。而在國內,多數革命者也認為他的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革命組織的代表人物,因此在武昌起義後順利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由他所提出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晚年推動聯俄容共政策,使得中國共產黨得以在國民黨內部迅速發展,是海峽兩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場最徹底的社會革命,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領域重大的社會變革;它是中國近代史上歷代進步階級前仆後繼、不斷鬥爭的結果,是中國人民為改變自己命運而奮起革命 
E: 探究目的: 了解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響
  • 了解中山的人民對孫中山先生的看法


F: 焦點問題:
  • 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響
  • 中山的人民對孫中山先生的看法



G: 假設(如有):孫中山的影響會令到中國人民的思想更加開放

H: 暫定探究進程和初步定出之探究計劃:
 
1.探究角度
‧    客觀
‧    多角度:中山人民的角度

2.資料搜集方法:
 二手資料:
‧    網上資料
‧    書籍資料
‧    錄影資料

一手資料:
‧實地考察
   -拍攝
   -訪問 
   -觀察
         
3.分析方法:
用客觀的角度來分析,絕不可以以主觀的角度來分析。
4. 計劃進程 :
2010.10-11       資料搜集
2010.10.18       第一次會議 :擬定題目、並分工撰寫計劃書
2010.10.18-30  撰寫計劃書    
2010.11.1         提交計劃書最後修訂計劃書、提交計劃
2010.11.11-12  實地考察:中山
2010.11.15-20  整理資料
2010.11.29       回報
5.預期面對的困難和限制:
‧    難以預料的天氣變化  (下雨天或颳風球,取消其考察活動)
‧    研究結果偏向主觀角度
‧    同學活動太多、時間太緊密使完成進度變慢
‧    資料太多,難以組織
‧    難以搜集一手資料  (例如場地不能拍攝或採訪)

I: 探究的重要性及其意義:
中國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但是沒有孫中山先生,就沒有後來的共產黨,沒有孫中山先生,就沒有現在的新中國。所以要了解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了解孫中山先生對人民的影響,對國家的影響,對全世界的影響 。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民主革命先導、中國近代化前驅孫中山,是全世界公認的中國偉人。他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帝制,使災難深重的祖國開始走向共和。廣東是孫中山的誕生地,也是其革命活動的主要基地,至今存留著許多與孫中山有關的遺址:中山市翠亨村孫中山故居、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國民黨“一大”會議舊址,以及孫中山提出創辦的黃埔軍校等。這些都是國寶級文物遺址。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努力保護和經營文物環境,靠“頑固守舊”迎來勃勃生機--將佔地僅500平方米的中山故居小樓,發展成一個佔地12萬平方米,具備“收藏保管、社會教育、科學研究”三大職能的大型歷史文化博物館,榮穫國家文物局頒發的“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近10年該館觀眾已逾500萬人次。中山市近10年來投入資金累計超過1.1億元,將中山故居作為發展先進文化、培育具有中山特色的人文精神的“龍頭”,以孫中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城市品牌,將文化優勢轉化為中山經濟發展的環境優勢,使之成為中山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力量,取得顯著成效。
  相比之下,雖然廣州市與孫中山有關的歷史文化遺存,其保護、整理、開發利用的水平,近年來已經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但由於歷史上“欠債”太多,與中山故居仍有明顯的差距。孫中山大元帥府至今仍被兩棟僭建宿舍樓侵佔地盤,而且周圍環境相當惡劣,連一些附近的大學生都不知道近在咫尺的這一國寶級文物;國民黨“一大”會議舊址因經費拮据,消防等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甚至連文物有時也不得不暫時挪作他用……
  但是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不愧是榮穫“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先進典型。故居不僅保護、經營得好,營造出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而且能夠隨時吸收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斷更新、豐富其陳列內容。我來過無數次,感到常看常新。這很不容易!很多人只知道這裡是孫中山故居,其實這裡是“三駕馬車”並行,不但是“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還是“中山市民俗博物館”和“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我聽說他們很快又要掛出第四個牌子:孫逸仙圖書館。可以說,這裡已基本實現國際博物館要求具備的“收藏保管、社會教育、科學研究”這三大職能。他們還非常支援有關孫中山的學術研究,國內很多研討會都是在這裡開的,他們免費提供食宿、會場和服務。一個文物事業單位能做到這點是難能可貴的。所以,他們和學術界的關係特別好,一說要辦研究所,全國第一流的專家都願意擔任客座研究員!平時有什麼困難,不論是覆原的、陳列的,專家們二話不說就過來幫忙。
資料來源: http://www.sunyat-sen.org:1980/b5/192.168.0.100/sunyat/show.php?id=5510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于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為主體的紀念性博物館,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體陳列有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生平事跡展覽和翠亨民居展覽等。孫中山故居是一幢赭紅色二層三開間的磚木結構樓房,1892-1895年,孫中山經常在這裏生活、行醫和從事革命活動,1912年他辭去臨時大總統後回鄉也在此處小住。孫中山生平事跡展覽利用文字、圖片和實物係統地介紹中山先生的偉大一生,翠亨民居展覽以原有舊民房為基礎,倣建、復原清末翠亨村的一角,並輔以翠亨民俗展、農具展,展示了孫中山成長的社會環境與當地民俗風情。紀念館內還辟有播放孫中山先生演講錄音的孫中山演講廳、孫中山遺囑亭等景點。
來源:文化部網站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8-11/27/content_1161368.htm

紅色軍事文化博物館

該館位於中山市火炬區,前身是由退伍老兵、中山民營企業家林意洲先生經營的一家皮具製品廠。出於強烈的軍人情結與對毛主席的愛戴,林意洲從40年前就開始收藏軍事用品。整個博物館共有5000多幅圖片和15萬件實物,其中收藏了全國20多個省市和單位鑄造的不同時期的毛主席像章多達12萬枚。


館內的重要收藏:勝利戰車 (T34蘇式坦克)


學生正在參觀軍事裝備


中國革命歷史館

館內的重要收藏:L--15獵鷹高級教練機



資料來源:
http://www.zsred.cn/index.asp
http://www.zsred.cn/img.asp
http://www.zsred.cn/ArticleShoww.asp?ArticleID=124

華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奧運和廣州亞運火炬生產基地)

華帝股份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燃氣具獨家供應商,獨家研發和承製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和殘奧會的火炬及周邊產品。華帝股份也是廣州亞運火炬的供應商。 
北京奧運火炬

北京奧運會火炬長72厘米,重985克,燃燒時間15分鍾,在零風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強光和日光情況下均可識別和拍攝。在工藝方麵使用錐體曲麵異型一次成型技術和鋁材腐蝕、著色技術。燃料為丙烷,符合環保要求。火炬外形製作材料為可回收的環保材料。




廣州亞運火炬


資料來源:
http://www.autooo.net/utf8-classid102-id41298.html
http://job.hust.edu.cn/show/article.htm?id=1614